欢迎光临北京博恒律师事务所 中文 | 英文
主页 > 博恒业务 > 不正当竞争与垄断 > 理论实务 >
 常见问题 
         1.不正当竞争的定义
         2.垄断的定义
         3.不正当竞争行为具体包括哪些行为
         4.企业如何应对不正当竞争行为

1.不正当竞争的定义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该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2.垄断的定义
       我国《反垄断法》草案规定,垄断行为是指下列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
      (1)经营者之间达成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一致的行为;
      (2)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3)经营者之间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集中行为;
      (4)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行为。
3.不正当竞争行为具体包括哪些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具体包括有:
      (1) 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2) 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3) 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4) 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称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5) 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
      (6)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限制本地产品的流出或外地产品的流入;
      (7) 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
      (8) 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9) 经营者采用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等方式侵犯商业秘密;
      (10) 经营者以排挤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11) 经营者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销售商品;
      (12) 经营者进行违反规定的有奖销售;
      (13) 经营者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14) 投标者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投标者和招标者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
4.企业如何应对不正当竞争行为
       我国发展市场经济仅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在法律制度还不健全,诚信意识还没有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来时,各式各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出现是难免的。而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人们在面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时,用作自我保护,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法律武器。
       面对种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广大中小企业应该积极应对,不但要树立自己的优质品牌,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竞争优势,而且要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譬如可以及时进行商标注册和申请专利保护,以避免遭受竞争对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侵害,即使遭受侵害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挽回自身遭受的损失。
       同时,由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是一种社会开放式的侵权行为,被侵权人一般很难防范,因此还要积极准备对策以应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侵害。经营者一旦遭受侵害,在同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经营营协商无效的情况,首先可以请本行业的行业协调自律组织(譬如协会)出面进行调解;其次,如果调解无效,则应该申请由国家主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查处,如果不正当竞争行为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则应当向侵权实施地的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决侵权人停止侵权,挽回影响,赔偿损失。
COPYRIGHT © 2017 北京博恒律师事务所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20162566